半岛地址汉字是否面临生存危机现代信息技术导致了传统“书写”方式的式微,出现了年轻人“提笔忘字”“失写症”等现象,在某些领域,“以拼音代替汉字”有增长之势。汉字的生存基础和空间在多方面遭遇侵蚀。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半岛地址,似乎正在遭遇一个无可阻挡的历史变局。一些有识之士不免为之担心:汉字的生存与发展是否面临一场危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汉字危机确实出现过,但那是过去时了半岛地址。“汉字拉丁化运动”是中国汉字遭遇的第一次(也应该是最后一次)真正的生存发展危机,当时汉字曾经命悬一线。这个运动是怎么来的?简单说半岛地址半岛地址,就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半岛平台,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京城,中国人由几千年先进文明而积累起来的民族自信心半岛地址、优越感,被列强的洋枪洋炮打没了。中国文明原来是领先于“天下”的,但此时为何却不起作用了?当时的人找原因半岛平台、反思文化,于是认定:中国积贫积弱,文化科技落后,汉字是罪魁祸首。
1918年,北大国学门导师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称“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半岛平台,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由此发端半岛平台,以废弃汉字为中心的“汉字拉丁化”运动在全国兴起。当时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如鲁迅、瞿秋白、蔡元培半岛登录、胡适等半岛官网,都纷纷表态半岛地址,支持汉字拉丁化运动。瞿秋白曾亲自操刀,制定了所谓的拉丁化新中文方案,《瞿秋白全集》中还载有他用“新中文”撰写的文章,那是没有一个汉字的“中文”,今天看来让人瞠目结舌半岛地址。
“汉字拉丁化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期,这是一次文化精英人士对本土文化核心构成作用历史反思的“集体失足”,也是对中国文字的集体误判。因为这场运动有当时国际流行的“普罗文化”(贵族文化、倡导面向普通劳动者的大众文化)背景,在学理上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加上全民族焦躁痛苦、迫切求变的心理,所以,它几乎超越意识形态半岛官网,得到了不同阵营的一致认可。然而,经历了历史的喧嚣,在岁月理性沉淀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汉字拉丁化”的不可能。
文字是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半岛登录、民族来说,统一的、持久延续的文字体系,是独特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工具半岛平台半岛地址,也是维系该文明继续繁荣发展的纽带;而作为该文明浑然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字与其所承载、衍生的哲学、思想、文学、历史、艺术等半岛地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汉字和中国艺术半岛官网半岛登录,如诗词半岛平台、书法、篆刻、楹联等,其独特字形构成了这些艺术的基本元素;若无这一基石,中国艺术的这些门类将不复存在,千年造型艺术史将瞬间灰飞烟灭半岛平台,化为一片空白。因此半岛登录,汉字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从地理学意义上说,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较大的地方语音差异,民族的凝聚半岛登录、国家的构建和社会的组织、运行,舍音形意合一的汉字则无由达之,这也是数千年中国历史已经予以证实的。历史上中国文字没有走向拼音化半岛地址,是客观历史环境和条件使然。中国汉字保持千年不变半岛登录,是中国历史的自然选择。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国人的认同。
正因为有十三亿国民的普遍共识半岛地址,有科技工作者在汉字信息化处理技术上的奉献和突破半岛平台,有汉字自身所具有的强大优势,所以在信息化时代,即便生活书写已键盘化,但对于生活中出现某些年轻人“提笔忘字”等现象,亦无足为怪半岛地址。挺过了二十世纪“汉字拉丁化”的惊涛骇浪,劫波过后风浪平,剩下的小风小浪,都不足以构成危机、撼动国本了。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字是文化的工具;一国文字在一国文化中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因此,一国文字的兴衰,实则是一国命运浮沉的缩影。汉唐时代汉字如何承载中华文明走出去的使命,先祖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东风,汉字文化的复兴,曙光在前;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字国际化传播“梅开二度”的时代,终将到来半岛平台。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