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国内环境污染现状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与化学品使用量和品种的不断增加,新型环境污染层出不穷,化学性环境污染导致健康受影响的问题更为突出,积极应对化学性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已成为迫切需求。2015年实施的《环境保》中第39条“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明确了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开启了我国环境与健康保护工作法制化的新征程,对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控制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1-2]。今以江苏省典型区域为试点,开展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研究,在总结、分析试点应用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对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作探讨。
近年来,环境保护部将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设立了专门的环境与健康管理机构,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等,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研究工作,如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与癌症风险评价、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等。然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控制,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仍将处于较高水平。环境与健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环境与健康的现状不明,底数不清,致使一些急需开展的工作难以实施;二是缺少透明、公开的公益性环境与健康基础数据库,部分特征环境污染物的监测资料,以及部分疾病和死亡的人群资料;三是现有环境与健康管理缺乏整体性,基层环境健康工作基础薄弱等[3-5]。新《环境保》明确了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和预警及风险管理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环境与健康监测是环境风险预警和管理的基础,监测信息是环境风险评估所需要的资料[6]。然而,我国目前还缺乏针对环境与健康监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导致此方面的工作无章可循。从江苏省环境监测的现状来看,尽管已开展了大量的常规监测,以及污染源、土壤、饮用水等多项专项调查,但这些调查和人群健康结合较少,加之环境与健康监测尚未纳入常规工作,对健康影响更为直接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基础数据缺乏,不利于政府部门实时把握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状况。鉴于此,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研究有望弥补此项监测技术内容,为获取环境与人群健康等方面的信息、常态化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奠定基础,也为支撑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及预警提供科学保障。
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原则:一是环境与健康监测应具有全面性,需综合考虑影响人群健康的多种环境要素。当前,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呈现出多介质污染(室内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多途径(呼吸、饮食、皮肤暴露)、多种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新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等)、复杂健康风险的特征[7],要摸清环境与健康问题,应全面调查分析环境空气、水、土壤、尘、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对健康的影响。二是充分基于现有环境监测工作和资料,保证资源节约。多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环境与健康监测作为监测体系的一个新分支,应充分利用现有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做必要的拓展,避免重复监测。三是环境与健康监测在满足自身特定要求的同时,应与我国现行的空气、水、土壤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衔接,监测方法和规范等技术要求不应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四是与目前实际监测工作水平和能力相适应,使技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风险评价所需的监测数据科学、合理、严谨。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总体思路是以保护环境质量和健康为目标,以历史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人群健康情况等为科学基础,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特点,结合常规性环境监测工作,因地制宜,重点加强与健康相关的特征污染物调查和研究,充分反映空气、水、土壤、尘、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和基础工作能力提供科技支撑。环境与健康监测内容框架见图1。
环境与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相关工作属于环保和卫生部门交叉管理。环保部门主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保障健康,卫生部门主要从保护健康的角度来指导人们尽量避免环境暴露,由此决定了环境与健康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监测。按照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方式和途径来归纳,环境与健康监测内容一般包括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内外暴露、健康效应监测等方面(见图1)[8],从而获得环境污染状况、暴露途径和强度、健康损害等信息,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为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从目前环保和卫生部门的职责划分来看,污染物排放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外暴露监测属于环保部门的职责范畴(即图1中虚线包含部分),而内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则属于卫生部门的职责。今研究的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的内容主要基于环保部门的职责,探讨在选定污染区域开展污染源、水、空气、土壤(尘土)、农产品等与健康相关的环境要素监测工作。
现场考察与资料收集作为环境与健康监测的基础工作必不可少。现场考察是为了直观地了解当地的污染物排放、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等情况;资料收集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情况,收集内容包括该地区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排污企业情况、人口、农药使用、人群健康状况等资料。通过现场考察和基础资料分析,了解选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现状与演变历史,以及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人群生活方式等,筛选可能影响健康的主要特征污染因子,确定污染区调查范围,同时选择无明显污染来源地区作为对照区开展监测。
开展工业污染源调查监测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该区域污染物尤其是特征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为寻找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联提供一定的支撑。污染源调查包括历史污染源调查和现状污染源调查。历史污染源调查需收集调查区内相关污染源企业的基本情况、运行时间、生产工艺、产品种类、原辅材料、污染物排放历史、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污染源调查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现场实测,收集污染源企业的基本情况、产品种类、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废水和废气排放方式、废渣处理处置方式等。污染源监测指标可以从2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企业的原材料使用、生产工艺及历史环境监测资料等,选择企业可能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二是与环境质量调查相对应,选择其筛选的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为研究污染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和转换规律提供依据。污染源监测在每年生产旺季和淡季各1次。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括水环境、空气、土壤监测等,以全面了解可能与健康相关的环境因素。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较完善的点位和较全面的监测项目,此项工作的开展应以现有监测工作为基础。4.3.1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包括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应结合例行监测工作,同时考虑当地与健康相关的特征污染因子。地表水水质监测应选择对饮用水源影响最大的河流作断面布设,包括已有国控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省控和县控断面,以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的重点断面。饮用水源地分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分散式供水(多见于农村地区)。对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应在典型区域范围内,至少选取代表该地区水质状况和水源类型的一两个点位采样监测。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依然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多为深井水,而根据历史资料,更早时很多地方仍然饮用浅层地下水,由此可见,分散式供水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由于分散式供水往往量大面广,综合考虑工作量,可以选择与人群健康最密切相关的地区布设监测点位。水环境监测频次可以每半年1次。4.3.2空气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2种类型:一是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特征污染物水平;二是了解选定污染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或特征污染物排放水平。根据典型地区的污染源资料、气象资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该地区的点位分布和数量,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指标和特征指标。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尽可能选择国家、省、地方原先设置的点位。污染区域布点依据主要风向和扩散途径,污染源下风向可参照无组织排放监测规范布点,影响人群健康的敏感区域可采用网格布点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同时在污染区上风向设置参照点[9-10]。空气监测频次可以每半年1次。4.3.3土壤监测土壤监测宜优先选择污染地区土壤、农田土壤、与人群密切相关土壤、社会关注热点土壤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和研究土壤污染与当地人群健康的关联。土壤监测采用网格布点,在污染扩散途径及与人群密切相关的区域可以加密布点,在污染影响较小的地区可减少点位数量[11]。土壤监测每年1次。
根据污染区和对照区人群分布情况,开展外暴露监测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外暴露调查包括经口摄入、呼吸吸入、皮肤接触3个方面,确定重点关注的特征污染物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介质及影响途径。根据人与环境污染物的接触途径和方式,外暴露调查主要包括:一是经口摄入的饮水和饮食监测;二是呼吸吸入的室内空气监测;三是皮肤接触的水和尘土监测。调查采用抽样方式。饮水在调查人群家中抽样采集管网水、水缸水或井水等;饮食抽样采集家庭粮食、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及奶制品等;室内空气在居民家中采集空气样品;尘土采集居民家中或院落地面的灰尘。外暴露调查点位布设在受污染物影响明显的区域,频次为每年1次,监测项目主要为特征污染物。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参加监测的实验室必须通过计量认证,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开展监测工作。在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全过程实行质量保证,现场采样、样品保存和运输、实验室分析、监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严格执行质量审核制度。采样、样品交接、前处理、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等记录应归档齐全[12-13]。
环境污染因素在影响我国居民健康风险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环境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今从环保部门的角度,对环境与健康监测作初步探索,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环境与健康工作在我国逐步兴起和发展,其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泛,各方面工作互相关联、互相支撑。环境与健康监测作为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基础,需及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及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的系统性调查,建立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制度,有效完成环境与健康监测任务。
[1]段小丽,魏复盛.我国环境化学污染物的健康影响现状和问题及科研发展方向[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2):1111-1114.
[2]熊跃辉.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是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必然趋势[J].环境保护,2014,42(23):29-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1,38(2):45-48.
[4]范清华,张涛,沈红军.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构建[J].环境科技,2014,27(1):65-68.
[5]孟伟,于云江,郭庶.国内外环境与健康的管理与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4-7.
[6]王先良,王春晖,江艳,等.中国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2-16.
[7]段小丽,李屹,赵秀阁,等.“十二五”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的思考[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30(3):210-214.
[8]段小丽.暴露参数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9]吉贵祥,张涛,范清华,等.某农药厂周边空气毒死蜱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6-9.
[10]张涛,范清华,吉贵祥,等.典型乡镇饮用水和农作物的污染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技,2015,28(1):54-56.
[11]鲁敏,李荟敏,贺小敏,等.某金矿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27(3):45-47.
[12]戴秀丽,朱培瑜,王蕾,等.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5,7(3):52-55.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 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 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 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 B(A)。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 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展。直至20世纪70年代农业面源污染才逐渐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重视。美国学者Jean Lebel提出生态健康方法,他认为可以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来寻求环境与人类健康和安居乐业的最佳平衡,即生态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因此,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对我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民生存环境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关于农业面源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包含农业面源污染迁移和转化机制研究、污染现状调查、污染负荷估算、排污模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等各方面。其中美国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历史最长且开展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全国性系统控制研究的国家之一。高懋芳等基于文献计量对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发现国外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污染模型的模拟和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评估。
早期的环境污染损害主要包括人身损害和直接财产损失,即所谓的“传统损害”。对于“传统损害”,国外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下的民事责任去追究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害和财产损失,进行经济评估和赔偿。
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健康认识的深入,环境污染损害的内涵也逐步得到了拓展。环境自身污染是导致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根源,但由于环境的公共性和经济外部性,环境自身的污染和损害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近年来全球性环境污染事件不断爆发,人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没有生态环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后,环境自身损害也被纳入环境污染损害的范围,它专指由于污染物的不当排放随生态环境自身造成的损害。由于环境自身损害的研究对象是环境本身,所以无法像上述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一样通过民事责任手段去解决,因此针对这类损害开始诞生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例如在国际公约方面,1969年的《油污责任公约》和1971年的《油污基金公约》都没有将环境自身损害纳入范围,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台的国际损害赔偿公约大部分都将环境自身损害考虑在内了。
在国家层面,由于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应对措施不同,环境损害评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损害的范畴界定和应对措施上。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环境损害评估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建立完备的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的国家。其早期的环境损害问题主要是依靠普通法来解决的,但随着环境事件的频繁发生,普通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欧盟在环境损害方面的研究起步比美国晚,并充分借鉴了美国的经验。欧盟为强化环境本身的损害的重要性,在2000年2月9日颁布的《环境民事责任》(简称《》)中规范了传统损害和环境本身的损害的关系,并明确提出,“环境损害不仅包括对人、财产和场所污染造成的损害,而且也包括对自然的损害,特别是对那些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观点看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这里的“对自然的损害”很明显即为环境本身的损害。根据《》的建议,欧盟于2004年正式颁布了《关于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即ELD),专门对《》提议的环境本身的损害进行了责任规定。
国外关于环境损害研究虽然已经从传统损害扩展到了环境本身损害,解决方式也从民法手段升级到了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但是关于如何量化环境损害数额,对环境损害进行量化的经济评估,还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体系,各国由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应对措施不同,环境损害评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尤其在环境损害的范畴界定和应对措施上。另外,目前的环境损害研究主要是针对整个大环境,没有专门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开展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并没有对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损害经济评估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证。
国内发表的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文献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其次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涉及到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然而,随着人们对面源污染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需要,现状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如何管理和控制污染、分析污染的驱动因子与影响因素、评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且国内对模型研究的力度不够,多是借鉴和改良国外模型,缺乏自主创新性。目前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多是以典型流域及大型水体污染控制为首要目标。
我国目前对环境损害的内涵还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认识,即使在相关文献中,对于环境损害也有多种不一的称呼,如“环境污染危害”、“环境损害”、“污染损害”等。在损害类别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传统损害阶段,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的财产损害评估和赔偿。但是我国目前在环境损害的立法和实践上已经开始从环境私益损害向公益损害过渡,这是实现关注环境自身损害的一个好的开始。我国目前在环境损害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农业污染和渔业污染,两者都有详细的评估准则和评估方法,只是评估对象主要针对的是财产损害,未考虑环境自身损害,而且这些都是原则性规定,没有配套的实施规定。只有2004年的《海洋环境保》对排污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责任者应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
而在环境损害评估方法方面,自环境损害评估概念被提出以来,各种类型的评估方法就被不断尝试运用到损害评估中,包括直接市场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法、效益转移法、等值分析法等,其中,前四种方法又被称为传统的环境价值评估法,主要以货币作为表征,而等值分析法以恢复成本作为表征。中国还没有针对生态环境污染责任的系统立法,虽然对环境损害具有比较明确的上位法规定,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环境损害评价的实践无法开展。
综观国内研究现状,鲜少有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损害经济评估进行研究。目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和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对农民健康、财产和环境自身所带来的综合损失,导致相应的损害赔偿不足以弥补所造成的实际损害。所以建立完善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损害经济评估体系是未来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研究方向。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至今,在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现状调查、污染负荷估算、排污模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综观国内外研究进展,实行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损害经济评估将是未来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新的发展方向,其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损害经济评估指标体系,提出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阐述构建目标、假设、逻辑框架等构建思路,确定指标体系的类别并进行筛选,从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评价、迁移转化评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和环境损害评价指标等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完善的体系在实际运用中不仅能为专业的环境污染损害经济评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也大大地提升了损害经济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水是万物生存的命脉,是孕育文明重要资源因素,更是当今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口基数大,地域广,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分配严重不均匀。2012年初,国务院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要以人为本,加大力度解决与民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水资源问题,着力保障饮水、供水、水生态的安全,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在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下,采取措施对入河湖排污量实行严格控制,真正保障社会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它与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灾害一起正在形成足以威胁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多重水危机,当然这当中以水污染问题最为严重。有数据表明:国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m3,与国际临界值1000m3相差甚远,北方多个城市工厂因缺水而导致生产受到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过千亿,南方也有城市出现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内六百座大中城市,半数面临缺水问题,其中108个日缺水量近千万吨。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却不容乐观,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扩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对于水体污染的状况日益严峻。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在监测的一千二百多条河流中,百分之七十以上已经遭到程度不同的污染,淮河流域八成水段泛黑发绿,状况堪忧;大型淡水湖泊水源水质普遍不高,七成以上有富营养化问题,尤滇池最严重;多数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体遭到一定比例的点状/面状污染,而且有日渐加重的势头。
国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着手开展水污染的治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前者主要是指雨、雪、风、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过程所形成的灰尘进入水资源而形成的水污染,这类污染通过水自身的净化过程基本上都可得以清除。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种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入水源,直接导致水质严重下降,这就是人为因素,人们所说的水资源污染指的也就是人为造成的污染。
与人有关的因素中以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源造成的污染为最。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工业有害物质,即使是一样的工业企业生成的污水中污染物的含量也会有所不同,除此以外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垃圾与工业废气也可能导致水源污染。
除了工业污染,还有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用量日渐频繁,多数不能被农作物吸收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残留于土壤与大气,后随雨水进入地表水源,造成污染;另外还有城市中大量的生活垃圾、洗涤、形成的生活污水进入水源,造成污染。
工程性措施首先包括点污染源的治理。即对于造成水污染的工业企业分散单项治理;对于不在使用期的坏废水井进行及时封堵,防止污水回灌污染地下水源;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的同时实现水资源充分利用。其次是面污染源的治理。即正确处理人畜排泄物,防止进入河、沟造成地表水源污染;对于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工业企业产生的三废物质进行严格控制,适当处理并合理置放,严防直接排入水源;对于化肥或农药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污染,应该做到提前预防,增强对使用者化肥、农药用量、方法的教育,最大程度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最后是线性污染源的治理。即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污染情况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促进河渠线污染治理。由本市范围内城镇废污水形成的线污染,应敦促造成污染的厂家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并给予必要的处罚;由于承泄外省市或本省外地市废污水而形成的线污染,应向有关部门交涉,采取限期治理、给予补偿或净污水混泄等措施,争取实现达标排放。
非工程性措施包括:(1)加大宣传,进一步强化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的极大提升,人们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强烈公众环保意识是时代进步标志。各相关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与环境主管部门协同合作,配合执法,以此实现水资源治理与保护制度的切实贯彻。在具体实践中,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的,仍有部分单位和个人选择牺牲环境,因此最大程度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2)选用新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大污水治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为目的,达到企业经济收益与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3)建立健全水资源污染监督与监测系统。对企业废水排污点、河湖支流、地表及地下水进行系统的水资源质量监测,获取实时信息资料,据此制定严格的排污费用明细标准。国内目前虽设置了一些监测点,但是还没有构成互相联接的包括监督、监测、信息存储的完整系统。因此有必要立刻着手采取措施,健全水资源质量监测网,实现对水资源状况的实时监控,实现相关资料的及时收集与调用,为拟定相应的措施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帮助,保证水环境的健康循环。
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相关部门应当以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为指导,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保护水生态的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平衡,最大程度保障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1]车艳涛,刘伟波.浅谈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J].科技与生活,2011,(10):206.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 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 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 B(A)。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