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广东省“二污普”公报发布: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9月2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二污普”)公报。记者在会上获悉,“二污普”于2017年启动半岛官网,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掌握广东省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与2007年第一次开展的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一污普”)相比,广东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介绍,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国情调查,对于准确判断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普查对全省进行全面调查半岛地址,获取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摸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污染治理情况等。
《公报》显示,2017年底,全省各类污染源数量是60.8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55.48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2.67万个,生活源2.12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0.54万个。
从区域分布来看,工业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占比约80%。从行业结构来说,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五个行业占到全省工业源总数的50%左右。
“与‘一污普’数据相比,2017年我省化学需氧量半岛登录、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8.88%、65.72%、82.17%、64.96%。”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副处长王昌龙指出,治理十年,广东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了解到,十年间工业源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增长1.7倍;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密集型企业减少33%~85%,这意味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同时,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等结构调整政策以及污染治理水平提升取得积极成效。十年间,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需氧量减少82.9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二氧化硫减少65.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氮氧化物减少23.26%。
在生活源方面,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在10年间提高1.55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削减量提升了1.88倍-5.11倍。危险废物年处置利用能力提高2.48倍,医疗废物年处置利用能力提高93%。
此外,农业污染防治也取得明显成效:十年间,农业生产做到“增产不增排”;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18%;农膜回收率达到90.5%。农业初步形成了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新格局半岛地址。
“二污普”的成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哪些作用?“普查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持,为科学编制广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撑。”陈金銮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方针,深入推进水污染源“四源共治”,深入推进臭氧防控,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半岛官网,“二污普”推动了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这次普查建立覆盖全省60多万个普查对象的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在GIS地图上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形成可视化的污染源“一张图”,并与重点流域挂图作战、蓝天保卫战等系统相融合,初步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为构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近年来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陈金銮表示,通过普查反映出污染物排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化学需氧量半岛官网、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四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较高,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7%、10.3%、4.8%、8.5%,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总量减排力度。”
“某些重点区域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仍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和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陈金銮指出,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0.7%和74.0%,单位国土面积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为粤东粤西粤北区域的2~4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为粤东西北区域的2~11倍。同时,生活源、农业源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贡献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仍待解决。
9月2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二污普”)公报。记者在会上获悉,“二污普”于2017年启动,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掌握广东省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与2007年第一次开展的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一污普”)相比,广东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半岛登录、副厅长陈金銮介绍,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国情调查,对于准确判断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普查对全省进行全面调查,获取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摸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主要污染物产生半岛地址、排放和污染治理情况等。
《公报》显示,2017年底,全省各类污染源数量是60.8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55.48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2.67万个,生活源2.12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0.54万个。
从区域分布来看,工业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占比约80%。从行业结构来说,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五个行业占到全省工业源总数的50%左右。
“与‘一污普’数据相比,2017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8.88%、65.72%、82.17%、64.96%。”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副处长王昌龙指出,治理十年,广东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了解到,十年间工业源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增长1.7倍;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密集型企业减少33%~85%,这意味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同时,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等结构调整政策以及污染治理水平提升取得积极成效。十年间,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需氧量减少82.9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二氧化硫减少65.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氮氧化物减少23.26%。
在生活源方面,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在10年间提高1.55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削减量提升了1.88倍-5.11倍。危险废物年处置利用能力提高2.48倍,医疗废物年处置利用能力提高93%。
此外,农业污染防治也取得明显成效:十年间半岛登录,农业生产做到“增产不增排”;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18%;农膜回收率达到90.5%。农业初步形成了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新格局。
“二污普”的成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哪些作用?“普查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持,为科学编制广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撑。”陈金銮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方针,深入推进水污染源“四源共治”,深入推进臭氧防控,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二污普”推动了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这次普查建立覆盖全省60多万个普查对象的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在GIS地图上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形成可视化的污染源“一张图”,并与重点流域挂图作战、蓝天保卫战等系统相融合,初步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为构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近年来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陈金銮表示,通过普查反映出污染物排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四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较高,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7%、10.3%、4.8%、8.5%,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总量减排力度。”
“某些重点区域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仍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和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陈金銮指出,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0.7%和74.0%,单位国土面积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为粤东粤西粤北区域的2~4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为粤东西北区域的2~11倍。同时,生活源、农业源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贡献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仍待解决。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