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地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评《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中华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一条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文明长河。数千年来半岛官网,中华民族以其勤劳的品格和智慧的心灵,以其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半岛登录半岛登录,在广袤的东亚上开榛辟莽,艰苦奋斗半岛官网半岛官网,持续地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以丰富的内涵、卓越的风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世界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这个伟大的文化创造不仅是中华民族独立思考、独立劳作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积极而主动与其他民族开展文化交流,大规模地引进和吸收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就的结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融入中华文化大海的,既有中华民族自身创造的大江大河,也有来自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涓涓细流。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涓涓细流,汇入到一片大海之中半岛平台,共同造就了大海的广阔。
近日,历史文化学者武斌先生所著的《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全四册),以中国接受、吸收、消化、融合外来文化的历史过程为基本线索,用宽阔的视野、丰富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恢宏绚丽的历史画卷。
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是如何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因素及其所受到的影响的?武斌先生的《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把中国接受海外文化的历史置于全球史的视野中予以考量,也就是把中外文化交流视为全球文化构造的内在动态,通过对中国接受半岛地址、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历史的重构,一方面挖掘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揭示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另一方面从中外文化交流这个侧面展示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半岛平台,诠释世界文化生动的发展历程半岛登录半岛登录。在这个视角中,作者阐述了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认知。他指出,中国文化的确具有原生性和原创性,但中国文化是在一个国土幅员广阔、地理环境复杂、民族文化多样的空间中产生的,因而中华文化的起源是多元共生的,本身就蕴含着开放性和多种文化样式相互融合的基因,形成了宏阔博大的基质。
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在根基上富含开放性的基因,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国人对外来文化都饱含极大的热情,积极从事大量的引进和吸收,也使得许许多多外来文化传播者有勇气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为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和融合,使其本土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才使得中华文化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生机勃勃,更为辉煌灿烂。作者对中华文化的这一理解,成功地说明了中国在接受、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何以取得辉煌的文化成就。
这部著作对中国接受海外文化的历史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采用了“大文化”的视角,没有把文化交流局限在思想文化的范畴内,而是侧重文化的多种存在形态。这样,作者就可以敞开思路将中国接受海外文化的开端追溯到史前的石器时代,从祖先遗留下来的物质器具中寻找中外文化交流的踪迹。在此后几千年文明的发展中,文化交流的范围日益扩展,特别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文化交流伴随着商贸往来,更是异彩纷呈。从谷物、牲畜、青铜器、兵器、车马、玉石到饮食、歌舞、瓷器、茶叶、丝绸、医药、医学等等,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那些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们也作为文化符号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外部世界的光彩。更不用说在这些文化交流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生活观、价值观、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精神刺激、思想碰撞,不断地为思想理论的交流作了文化铺垫。
可以说,中华文化就是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中生成和发育起来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独立地思考与劳作,积极地引进和吸收,是中华文化创造性的两个互相刺激、互相补充的方面,因而才有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博大”,不仅在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态的丰富多彩半岛地址,更在于它能够博采众长,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吸收进来,滋养自身的文化肌体;其“精深”,也不仅仅在于本土文化原本就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更在于把从域外涌进的源源不断的文化细流融入中华文化的脉络中,积厚流广奔涌不息半岛官网。作者相信,只要我们从这样的视野来认识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史,那么,我们就会寻找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广博之源,寻找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众多汇合的“源流”,因而也就会看到一番广阔的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大图景,更清楚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和意义。
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和吸收本身就是中华文化自我生长的过程,作者探究了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文化机制,并将这个机制概括为相遇、接受、互动与融合。域外的各种文化形态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历了相遇、接受、互动半岛登录、融合四个环节,都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半岛地址,为中华文化开拓出更多的发展空间。接受和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过程。
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改造半岛官网,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民族化或者说“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吸收能力,体现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再创造半岛地址。任何外来文化被引进到中国,不论是直接“拿来”的,还是需要加工、改造的,都需要有强大的创造性能力,都是一种再创造。中华文化对于引进的外来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对于外来文化引起的激励和推动半岛登录,进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使得中华文化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描绘出中华文化辉煌灿烂、色彩斑斓、波澜壮阔、大气恢宏的发展历史。
与域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开阔着中国人的世界视野半岛平台,不断地增强着中国人的世界意识。鲁迅说:“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所谓“世界识见”半岛地址半岛地址,就是一种世界的眼光,世界的意识,世界的胸怀。这种“世界识见”的养成,与所处的生活时代有关,也与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精神相关。中国人的世界眼光,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看到,中国人对于海外文化的认知、了解和接受,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不断地开阔着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扩大着自己的世界眼光和文化胸怀。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不仅度地展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过程,更使读者能够在饱览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碰撞的历史景观的同时,更为深刻地体会一个道理:开放性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动力,是文化创造的前提。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在文化的开放和交流中,大规模地吸收、接受和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就使中华文化系统处于一种“坐集千古之智”的佳境,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和创新动力。
为此半岛官网,作者非常反对那种指责中国文化封闭、保守的观点,指出中国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虽然有过激烈的文化冲突和抗拒,但中外文化交流并没有停止过,引进、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健全的传播和接受外来文化的机制,具有全面开放的广阔胸襟和兼容世界文明的恢宏气度,以及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能力,因此才有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才有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持续发展。同时,任何外来文化被引入中国,都会被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改造,进行创造性转化。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是一部通史性的著作,从文明发轫的早期开始,一直叙述到明清之际,即19世纪以前。读过这部著作,对于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以及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大历史中的发展,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这部著作叙述到19世纪初就戛然而止,作为一部通史性著作,就不免有些遗憾。
13988888888